福建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闽农种植〔2017〕47号
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一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要求,着力在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化解无效产能、补足产业短板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我省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呈现稳中向优的良好发展态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以增加数量、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要,农产品供给结构没能很好适应需求变化,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和中低端农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存在;蔬菜、水果等产品季节性过剩或短缺问题仍不时产生;农产品质量水平、品牌美誉度等还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品牌优势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中低产田仍占多数,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果茶园仍有相当面积,资源过度开发情况仍然存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过量使用及使用方法不科学的现象仍较普遍;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效益。这些矛盾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从供给侧入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所在。福建倚山滨海,山海资源丰富,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首先是气候优势明显,福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结合部,丘陵众多,气候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突出,闽南大部分地区年无霜期达320天以上,具有发展多种热带、亚热带、温带优质农产品的优势。其次是生态优势突出,福建山清水秀,环境优越,主要河流I~III类水质占比94%,森林覆盖率65.95%,居全国前列,具有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巨大潜力。第三是区位优势巨大,福建北接长三角,南临珠三角,毗邻台湾,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对特色优质农产品需求大。第四是人文优势独特,福建侨胞众多,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具有开拓农产品海外市场的人文优势。第五是农业品种资源丰富多样。福建省植物种类在3000种以上,仅茶树品种就超过400个,亚热带、温带果树有2000多个品种品系,粮油、中药材等品种资源也十分丰富。
3.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当前难得发展机遇:政策上,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改革的政策措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投入上,工商业资本不断进入农业领域,近年来我省农业领域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40%以上,投资农业方兴未艾,已成为一种潮流。经营上,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更易于实现,这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生态上,由于环境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要求日益迫切。
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原则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六个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眼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谋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倒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重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业功能多元拓展,促进生产向生态最适宜区和产业优势区集中。
——坚持质量效益中心。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
——坚持推进产业化经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驱动”的要求,加快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坚持品牌引领。走“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道路,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农业公共区域品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企业品牌,构建农业品牌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保障水平。
——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做到保供给、增收入两手抓。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引导分散经营的农民组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共享改革红利。
三、明确农业主导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1. 粮食产业上。总的改革方向是:稳面积、调结构、增产能。稳面积方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努力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50万吨以上;进一步扩大优质鲜食甘薯面积,鼓励发展薏米、绿豆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杂粮杂豆。调结构方面,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专用马铃薯、甘薯品种,依靠提质增效益,在闽江上游、闽西北粮食主产区发展优质稻,在富硒区发展富硒稻,在闽西、闽北旱地重点发展优质甘薯,在闽江口以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优质马铃薯、甘薯,到2020年每年建立优质稻核心示范片10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全省推广500万亩以上优质稻。增产能方面,依靠良种创新、农机农艺结合、粮经(水旱)轮作、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可持续发展技术,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种植紫云英等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2. 果树产业上。总的改革方向是:优布局、调结构、去产能、提品质、补短板。优布局方面,调整非适宜区果树面积,引导果农适地适栽,使主栽果类向适宜、最适宜栽培区集中;闽南、闽东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晚熟柑桔、晚熟龙眼、晚熟荔枝、优质白肉枇杷等高优品种,闽西北及闽东南山区,重点发展优质鲜食特早熟温州蜜柑、优质甜橙、优质杂柑,优质早熟梨、桃等优势果树;适当调减柑橘、龙眼、荔枝等主栽果类面积,闽南地区重点发展香蕉等亚热带水果,闽东南重点发展设施葡萄栽培;因地制宜发展百香果、莲雾、毛叶枣、番石榴、杨桃、橄榄、柰、甜柿、蓝莓等特色果类。调结构方面,在推广优质品种的同时,提高早、晚熟品种比重,减少加工水果比例,增加鲜食水果比例,柑橘着重发展优质鲜食特早熟、早熟、晚熟品种; 龙眼、荔枝着重发展优质晚熟鲜食品种及鲜食加工兼用品种; 枇杷着重发展中、晚熟优质品种; 梨着重发展优质早熟品种;调减早熟水蜜桃,发展甜桃及鲜食加工兼用型黄桃; 李调减加工品种,发展鲜食品种;橄榄调减小果型加工品种,发展鲜食、大果型加工品种;调减涩柿,发展甜柿。提品质方面,重点是示范推广设施栽培、增施有机肥、果树整形修剪、营养诊断、果实套袋、完熟采收、疏花疏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将优质果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以上。补短板方面,结合20个蔬果现代产业园建设,完善果园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鼓励和引导建设果品清洗、无损检测、分级、贴标、保鲜(冷藏、气调)、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中心,建立健全果品采后处理体系和从产地到市场的冷链体系。去产能方面,严禁在坡度25度以上的地区新开果园;通过间伐、整形修剪等措施,改造郁闭老果园;对立地条件差等不宜栽种水果的区域,引导种植户退果还林。
3. 茶叶产业上。总的改革方向是:优布局、调结构、提品质、去产能。优布局方面,在闽南、闽北乌龙茶区、闽东红绿白茶区和三明、龙岩多茶区总体区域布局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发展白芽奇兰、漳平水仙、东方美人、永春佛手等地方特色茶叶品种。调结构方面,在推广茶树良种的同时,合理搭配早、中、晚芽品种,调节采茶峰期;扶持富硒茶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茶食品、茶饮料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和茶文化、茶旅游等二三产业,推动30个现代茶叶产业园和100个茶庄园建设,进一步提高茶叶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提品质方面,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建设完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倡健身栽培、增施有机肥,完善茶园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开展茶叶初制加工厂清洁化改造,扶持企业购置茶叶初制加工不落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提升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实现产品加工全程控制。去产能方面,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茶园,引导茶农退茶还林或留茶成林;对占耕地种茶的低效茶园,引导茶农退茶还田;对种植密度过高的低产茶园,引导茶农采取间伐、重剪等农艺措施,合理降低茶园种植密度;对闽南乌龙茶产区,重点推广伏季休茶技术,减少低档夏暑茶产量。
4. 蔬菜产业上。总的改革方向是:优布局、提质量、调结构、补短板。优布局方面,巩固提升闽东南沿海冬春蔬菜优势区,引导设施蔬菜向“一带三区”,即:闽江口以南沿海高优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和闽江流域、闽东沿海、闽西地区三大设施蔬菜产为优势区;科学引导,重点发展闽西北春提早和秋延后蔬菜优势区、夏秋高山蔬菜优势区、城郊型蔬菜生产区。提质量方面,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质;示范推广水旱轮作、无土基质栽培、土壤消毒和嫁接苗等生态栽培物化技术,着手解决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调结构方面,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面积,提高设施蔬菜在产业中的比重;同时,因地制宜推广适用棚型,增加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面积,增强设施大棚应对灾害性天气和温湿度调控的能力;东南沿海着重发展抗台风、控温控湿性能高的棚型,闽东、闽西北、闽西重点发展保温性能好的棚型。补短板方面,增强育苗能力,在大中城市近郊、蔬菜主产区新(扩)建年供苗能力2000万株(或嫁接苗能力500万株)以上的蔬菜集约化专业育供苗中心;强化设施蔬菜物联网建设;积极推动配套完善田头预冷和冷链运输系统,提高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结合20个蔬果现代产业园建设等,不断提高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坚持引育结合方针,扶持筛选适合设施大棚的本土化蔬菜良种。
5. 食用菌产业上。总的改革方向是:优布局,调结构,提效率,补短板。优布局方面,闽东南宁德、漳州等沿海地区重点发展银耳、蘑菇、草菇、姬松茸、秀珍菇、白背毛木耳等;闽西北龙岩、三明、南平等山区重点发展香菇、黄背毛木耳、黑木耳、竹荪等;引导生产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打造以顺昌为中心的海鲜菇产业园区和以漳州、厦门为中心的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蘑菇产业园区,全省建立10个现代食用菌产业园。调结构方面,发展绣球菌、灰树花、羊肚菌、长根菇(黑皮鸡枞)、牛樟芝等适应市场需求的珍稀菌类品种,结合当地实际推进差异化、特色化种植;扶持设施钢架菇棚建设,逐步淘汰落后的简易草棚(竹木大棚),提高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生产效益。提效率方面,鼓励发展专业化分工生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公司+食用菌培养中心+农户”的生产模式,企业专业生产菌瓶(袋),农户出菇管理,产品按标回收,统一品牌销售,带动农户增产增收;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侧重扶持自动化瓶(袋)栽生产线、培养料隧道发酵生产线等现代先进装备设施建设和智能调控技术,提升食用菌现代化生产水平。补短板方面,加强食用菌专用品种选育,加强食用菌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引进和提升,鼓励引导企业拓展加工领域,开发即食产品、功能性食品,推进食用菌初、精深加工,提升产品供给层次和质量。发展食用菌采摘体验、展示观光、膳食养生等业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产业链条。
6. 畜牧产业上。总的改革方向是:优布局、调结构、保生态、树品牌、促融合。优布局方面,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畜禽养殖向强环境承载区域发展。调结构方面,控制生猪养殖总量,严把准入门槛,全面完成禁养区及可养区存栏250头以下不达标生猪养殖场户关闭拆除工作,加快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家禽产业,重点引导白羽肉鸡、黄羽优质肉鸡、设施蛋鸡和水禽的规模化发展,推进家禽养殖模式转变;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草山草坡饲草料种植,扩大优质牛羊兔生产,提高奶业生产水平;加快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推动地方品种畜禽产业化发展。保生态方面,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探索建立生产生态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树品牌方面,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建设10个现代畜牧产业园,组织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建设,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融合方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突出发展物流业、休闲等多方面内容的畜牧服务业,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构建畜牧业新型业态。
7. 农产品加工业上。总的改革方向是:优布局、提品质、多业态、促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链、价值链全面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更加活跃,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优布局方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业集中布局。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推进加工园区建设,依托我省“一区两园”和相关高新科技园区,建设一批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生产+加工+科技”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品质方面,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加强主要农产品产后处理,强化产地初加工设施装备建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灭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积极开发保健功能食品、旅游休闲食品、化妆品、中成药等产品;鼓励传统主食产业化发展,拓宽主食供应渠道,加快培育示范企业,积极打造质量过硬、标准化程度高的主食品牌;加强农产品综合利用,选择一批重点地区、特色品种和生产环节,主攻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的梯次利用、循环利用、全值利用。多业态方面,创新模式和业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应用,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农产品加工新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促融合方面,打造全产业链条。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形式,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扶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美食,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链条。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探索农村产业融合新模式、新机制。
四、扎实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落实
1. 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专门成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农业、财政、发改、水利、国土、商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工作小组要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着力构建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问题。
2. 加大宣传推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对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进行解读,营造推进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及时总结改革推进过程中好的经验与做法、取得的成效和涌现的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进一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
3. 强化项目支持。整合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现代茶业、现代果业、现代菌业、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福建农民创业园等农业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宣传。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加快建设一批高效生态农业项目,推广猪-沼-果(茶、菜、菌)等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组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和地力提升“1112”工程,示范带动农业绿色发展、集约发展。
4. 提升服务水平。根据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在品种规划、生产技术、产品检测等方面对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进行服务指导,引导扩大农机化作业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优质率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气候情况、市场行情等,为农民和市场提供信息服务,适时发布供求信息;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代耕代种代烘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鼓励引导土地向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5. 培育公共品牌。围绕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以“清新福建、绿色农业”为主题的福建农业品牌宣传,在机场、高铁(动车)、高速公路沿线等区域宣传公共品牌,加大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支持有关单位通过6.18海峡成果交易会、98贸洽会、农博会等省内外农业展会活动进行品牌宣传,鼓励开展专项营销活动,扩大福建农业公共区域品牌影响力。鼓励支持各地打造地方农业公共区域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突出打造“福建百香果”等特色水果、富硒农产品等一批区域品牌。支持指导建立完善产品分级标准,鼓励使用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对外销售,强化公共品牌管理,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品牌运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我省侨胞众多的优势,引导生产经营主体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闽茶海丝行”“闽货海丝行”等活动,提升市场占有率。
6. 强化督促检查。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里将对各地组织领导情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制定情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推动项目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督导。对成效明显的,将给予通报表扬。各地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成效与经验。
附件:福建省农业主导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区域布局
福建省农业厅
2017年2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福建省农业主导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区域布局
主导产业 | 重点突破区域 | |
粮食 | 优质稻 | 南平、三明、龙岩 |
优质鲜食甘薯 | 龙岩、漳州、三明、泉州、宁德 | |
优质鲜食马铃薯 | 福州、泉州、漳州、平潭、宁德 | |
果树 | 晚熟柑桔、晚熟龙眼、晚熟荔枝、优质枇杷 | 宁德、莆田、福州、漳州、泉州 |
特早熟温州蜜柑、优质甜橙、优质杂柑,桃、优质早熟梨等落叶果树 | 龙岩、三明、南平、宁德 | |
热带水果 | 漳州、厦门、泉州 | |
茶叶 | 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 | 宁德、福州、南平部分县 |
乌龙茶 | 南平、泉州、漳州 | |
多茶类 | 三明、龙岩 | |
蔬菜 | 设施蔬菜 | 福州、莆田、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平潭、宁德沿海地区 |
春提早和秋延后蔬菜 | 南平、三明、龙岩、宁德部分山区县 | |
高山蔬菜 | 山区县 | |
叶菜类 | 大中城市周边 | |
食用菌 | 蘑菇、草菇、姬松茸、银耳、秀珍菇、白背毛木耳等 | 宁德、莆田、漳州、福州 |
香菇、黄背毛木耳、竹荪、大球盖菇等 | 龙岩、三明、南平 | |
工厂化栽培 | 南平、厦门、漳州、三明、福州 | |
畜牧 | 生猪 | 龙岩、南平、福州 |
家禽 | 南平、龙岩、泉州、三明 | |
肉牛、肉羊 | 泉州、漳州、三明、南平 | |
肉兔 | 龙岩、三明、南平 | |
奶业 | 南平、福州、三明 | |
养蜂 | 漳州、南平、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