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产业发展概况及效益分析
尽管我国有机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但比例仍较低,只占我国耕地面积的0.3%,我国发展有机农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来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 年04 期
作者:甄华杨1 ,乔玉辉1 ,王茂华2 ,孟凡乔1
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
有机农业是传统农业、创新思维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它有利于保护我们所共享的生存环境。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本质, 以健康、生态、公平、关爱为原则, 尊重生态经济规律,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化和统一。我国有机农业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我国有机产品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对有机农业生产、认证、贸易全过程的严格监管,我国有机产业已经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快速发展轨道。
有机农业是在解决石油农业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食品质量问题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有机农业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如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碳储藏,然而对有机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研究较少。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和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的数据, 分析研究了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生产状况、分布区域及发展趋势、国内与国际有机产品产值与贸易状况,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了有机农业所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 有机产品认证
2003 年以来我国有机农业处于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无论从发证数量还是市场规模,我国有机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到2015 年12 月31 日,共有10949 家生产企业获得了依据国家标准GB/T 19630 《有机产品》颁发的认证证书,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2004-2015 年的12 年间,我国颁发有机证书数分别为22、192、999、2370、2688、3104、4009、4810、7387、9957、11499、12810 张,有机证书年均增长量为1180 张。
2014 年我国发放的有机种植、加工、畜禽、水产、野生采集类证书分别为7467、2977、542、560、334 张。2015 年我国发放的有机种植、加工、畜禽、水产、野生采集类证书分别为8038、3488、643、367、274 张。可以看出,2015 年我国有机产品证书发放量最多的是有机种植产品,且比2014 年增加了571 张,但是总体比例却下降了2.2%。有机加工、畜禽证书的发证量和比例都有所上升,可以看出有机加工和有机畜禽的发展速度在2015 年比有机种植要快。但是有机水产和有机野生采集的发证数量却比2014 年分别下降了193 张和60 张。
(二) 有机产品生产
1. 有机种植产品生产。在2015 年按照我国《有机产品》标准进行生产的有机植物类产品生产面积152.4 万hm2,总产量为636.4 万t。其中有机种植的面积为92.7 万hm2,野生采集总生产面积为59.7 万hm2;有机作物产量612.7 万t,野生采集产量23.7 万t。相比于2014 年我国有机植物类生产面积下降了42.2 万hm2,其中有机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了19.7 万hm2,野生采集面积减少了22.5 万hm2。我国有机种植总面积在全球有机生产中位列第5,占全国农业耕地面积的0.3%。
2015 年按照不同作物分类的种植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谷物(48.1 万hm2) 、豆类及油料作物(16.0 万hm2)、水果及坚果(12.7 万hm2)、青储饲料(6.8 万hm2)、其他植物(7.0 万hm2)、茶叶(4.4 万hm2) 和蔬菜(2.0 万hm2)。我国有机农作物种植面积排在前10 位的省份是黑龙江、辽宁、贵州、新疆、内蒙古、吉林、河北、江西、四川和山东。
2. 动物类有机产品生产。2015 年按照我国标准进行生产的家畜中有机羊537 万头, 有机牛近140 万头,有机猪近13 万头。从产量上来看,有机家畜产品的总产量为25.5 万t,其中有机羊的产量为10.3 万t,有机牛的产量达10.6 万t,有机猪为2.4 万t,还有马、驴和鹿等动物的生产,但所占的比例较小。在家禽养殖生产中,2015 年我国共饲养有机鸡近73 万羽,在有机家禽生产中占有优势地位; 有机鸭的生产位列第2, 总量达近5 万羽,有机鹅为3 万多羽。总体来看,除2012 年外,在2009-2015 年间我国主要有机畜禽产品的产量都超出了500 万头(羽)。2013-2015 年的年产量都高于650 万头(羽)。
2015 年我国有机水产品的总产量为30.3 万t,其中水生植物产品(主要是指海水生产的海带和紫菜等) 有18.8 万t,占认证水产品总产量的62%;其次是鲜活鱼类(淡水鱼与海水鱼)7.1 万t,占23%, 其中97% 的产品为淡水鱼。甲壳与无脊椎动物类产品有3.6 万t,占12%。水生脊椎类(鳖)的生产产量为0.8 万t,所占比例很小,只有3%。从转换期产品和有机产品的比例来看,水生植物产品、鲜活鱼类、甲壳与无脊椎动物和水生脊椎动物4 类水产品转换期产品比例均不足1%。2009-2011 年的3 年间我国有机水产品逐年上升至32.8 万t,在2013-2015 年的3 年内稳定在30 万t 以上。与2014 年相比,我国有机水产品在2015 年下降了3.7 万t。
3. 加工类有机产品生产。2015 年我国有机加工产品总产量为259.3 万t, 其中谷物磨制品产量最高,为84.6 万t,占总有机加工产品总量的40%,主要以大米(粉) 和小麦粉为主, 经处理的液体奶或奶油排在第2 位, 有58 万t,占总有机加工产品的22%;淀粉与淀粉制品排在第3 位,达24 万t,占10%。上述3 类产品占总有机加工产品产量的63%。
2009-2015 年我国有机加工品产量在200 万~500 万t 的范围内。与2014 年相比, 2015 年有机加工产品产量减少15 万t,下降比例为7%。主要是2015 年的谷物磨制品下降了10 万t 左右,加工饲料、植物油加工副产品、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等有机加工产品产量与2014 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出入不大,减少量都小于1 万t。与2014 年相比,2015 年经处理的液体奶或奶油、面条等谷物粉制品、白酒、纺织制成品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也不大,增量都小于1 万t。
(三) 境外按照我国标准认证的有机生产规模随着我国政府相继提出“一带一路”、“走出去”、“扩大进口” 等发展战略,以及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逐渐由以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同步增长的模式过渡,我国也日益成为进口有机产品的重要国家。2015 年全年,各认证机构依据我国有机标准在境外认证总面积为32.7 万hm2 (包括牧场面积),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土耳其,其次是丹麦、巴西和澳大利亚。境外认证总产量为427 万t,主要产品是甘蔗及其制品(蔗糖)、乳制品、红酒及橄榄油等。
(四) 国内有机产业市场规模据统计2015 年各类有机产品的产值共计1299 亿元。加工产品的产值为867 亿元,其中经处理的液体乳和奶油的产值高达234 亿元(主要为液态乳),加工产品的产值占有机产品总产值的66.8%; 谷物产值95 亿元,占7.3%; 其次为水果和坚果产值为86 亿元,占比6.6%。这3 类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81.0%。
从2012 年开始,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产品实行“一品一码” 管理制度,所有在货架销售的有机产品,其最小销售包装上均需加贴由认证机构颁发的在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备案的有机标签。因此,从有机标签的备案数量也体现出有机产品的销售情况。2015 年有机标签备案15.04 亿枚,其中灭菌乳10.09 亿枚,占67%。2015 年有机产品发放标志总核销量为54.8 万t,其中加工产品39.3 万t, 占71.7%; 其次是植物类产品,13.9 万t;水产品0.5 万t,畜禽产品(含蛋、肉和副产品,不含肉制品) 0.3 万t。2015 年有机产品销售额为357.8 亿元,其中有机加工产品316.2 亿元,占总销售额的88.4%;其次是植物类产品33.93 亿元,占5.6%;水产品和畜禽的销售额达到5.1 亿元和2.6 亿元。2015 年,我国有机产品总出口贸易额为8.99 亿美元,比2014 年增加53.41%,总贸易量为65.09 万t,比2014 年增加128.63%。
(一) 有机农业的环境效益有机农业最初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从有机农业对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大气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角度研究发现,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水质,增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土壤健康和人类健康。Verena 等利用灰度梯度的方法将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利弊进行对比,发现有机农业能提高物种丰度、生物多度、土壤有机质,降低氮损失和氧化亚氮排放;但磷淋失以及甲烷气体的排放可能要略高于常规农业,还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此外,有机农业可以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碳循环和养分矿化。Aparna 等的研究也发现土壤中的放线菌、细菌和真菌在有机农业系统下都有大幅提高。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评估环境影响的常用方法。罗燕等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发现,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大豆种植对于全球变暖、环境酸化、资源消耗、生态毒性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都小于常规大豆,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在水稻种植的研究中发现,水稻有机种植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环境酸化、富营养化、人体毒性、水体毒性方面小于常规水稻。此外,番茄有机生产的全球变暖潜力比传统农业低20.57%。
生态农业措施是指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产量、养分、病害等问题而采用的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措施。乔玉辉等在江西省万载县对有机农业生产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万载县有机农户生态农业措施采用的数量和程度显著高于常规农户。其中,豆类作物种植面积是常规农户的5 倍左右,农家肥的使用量是常规农业的2 倍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有机农业能够促进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措施,使用更加环保的方法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 有机农业的经济效益通常有机生产会造成产量下降,有机农业的产量减少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相比常规农业,通常作物减产在10%~30%。但是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比如在微碱或微酸性土壤上的豆科或多年生作物产量降低在5%左右。良好的有机生产管理和投入可以避免有机农产品产量的降低。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表明,在长期有机种植模式下的产量高于常规农业模式。
有机生产增加了物质的内部循环,减少了外来物质的投入,因而相比常规农场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Meng 等根据我国2014 年有机种植的数据推算出当年的有机生产的经济效益。其中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的量折合成人民币分别为8.98 亿元和22.09 亿元,固碳减排、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减少氮淋湿和降低能源消耗折合成人民币分别为3.94 亿、2.87 亿、26.76 亿和3.56 亿元,有机生产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为5889 元/hm2。
从农户经济效益来看,有机农业的经济效益也显著高于常规农业。乔玉辉等的调查发现, 有机水稻种植中单位面积土地净利润是常规农户的2 倍以上。小规模的有机农户(户均土地面积<1hm2)水稻投入成本低于常规农户,而大规模有机农户的投入成本与常规农户相比多330 元/hm2。小规模有机农户和常规农户的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分别为7%和3%,而大规模有机农户的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3%。小规模有机农户和常规农户的年均家庭总收入为41864 元和50040 元,而大规模有机农户的家庭年均收入为100551 元。由此可见有机农业能够明显提高大规模有机农户的家庭收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 有机农业的社会效益相比于常规农业,有机农业减少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相应地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因而有机农业可以促进就业。offermann 等的研究发现,有机农场中的劳动力比常规农业多20%;同时有机农业因不允许使用化学农药也为劳动者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工作环境。另外,有机农业还能够稳定农村人口,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促进农村的发展。调查发现,随着有机种植的时间延长,广西上古拉屯人口总数从2000 年的279 人增长到359 人,户数从2000 年的68 户增加到2014 年的142 户,全职农业劳动力更是增加了2 倍以上。另外,2000-2014 年间该地区的人均年收入也从1200 元增加到4360 元。
有机产业作为以认证手段为媒介的生态健康产业,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引导农民管理体系建设,已迅速成为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农户除了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收入外,还可以获得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农户的整体收入。有机农业产业化可以集中分散的农户,集中为农户提供优良的有机种源、有机肥, 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有机农业生产,提高资源报酬率。利用分工协作原理可以提高有机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劳动生产率。有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通过有机农业公司、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有机农场等组织将有机农业中小生产者与有机农产品的高端需求市场相连接,增强有机农业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使有机农业产业化获得外部规模效应,实现有机农业的社会效益。
随着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品的使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发展面临着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威胁,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尽管我国有机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但比例仍较低,只占我国耕地面积的0.3%,我国发展有机农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2015 年各类有机产品的产值共计1299 亿元,而销售额只有357.8 亿元。有机产品销售的比例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疏通有机产品的消费端,增加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消费。由于大部分群众对有机概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向群众宣传有机农业和有机生活的理念,促进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了解。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应该借力互联网,完善网络端口销售。
发展有机农业首先要从生产端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当前技术投入水平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匮乏,导致有机产品产量相对较低,有机产品价格过高。因此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致力于研究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培养有机生产技术人员,提高有机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政府应该给予有机农业一定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持。有机农业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为环境保护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在促进就业、改善农村家庭经济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则略显不足。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中就实行了生态补偿政策,我国也应根据有机农业发展的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当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农业政策。